初读此书之前,在我浅薄的认知里,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。阅读过后,确实之前对医患关系的了解过于局限,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医生与患者之间,事实上,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与患者、医院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社会性关系。医患关系太过复杂,平等性、双向互动性、技术性等等,还涉及哲学,与医学伦理学、心理学都有关,确实在阅读时“不明觉历”。
一直以来,医患纠纷闹得轰轰烈烈,矛盾在医患关系中占主体地位。今年疫情影响下,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与牺牲赢得了尊重,改变了不少人的看法。
医患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反映,人类在进步,疾病也在发展,医学与疾病将医生和患者联系在一起。一个个真实案例,电视媒体医疗剧,都让我们了解其中的冰山一角。
医患关系是一种自然现象,必然存在与延续,那么矛盾就不可避免。医生病人缺乏应有的信任,作为医务工作者,我们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整个问题,我们把责任归于政府,因为政府没有制定出台一个好的政策来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。我们把责任推给病人,因为很多病人经常无理取闹。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,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,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。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,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,所以我们变的冷漠、麻木,害怕涉及纠纷。 因此想方设法保护自己,但却没有从自身出发,去寻找医疗纠纷的根源。很多纠纷的产生源于医患之间沟通太少,医生缺乏人文关怀。
道德关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关系,伦理道德是调整医患关系的根本。医患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与前提,在治疗疾病中,需要双方高度信任、支持与配合,而现实中不信任,过度医疗或质疑大病小治,相互戒备。现今医疗卫生市场化,逐渐失去公益性,反而以生存、经济收益为目标,在这样的情况下,行医观念也会发生变化,比如前些年沸沸扬扬的医生拿回扣,拿红包。医疗思维未能赶上现代化制度的变迁,社会未能为医疗纠纷创建有效的解决机制。
如今我们强调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,也在术前等候室安排志愿者对患者进行安慰,纾解紧张、害怕的情绪。既然改变不了大环境,那就从细微小事做起。
感觉在康复科没有那些动辄生死的事情,但并不意味着没有“危险”,课堂上老师总是重点各种治疗措施相应的禁忌症,你可以不知道适应症,但一定要记住禁忌症,避免因你的治疗失误造成病人生命危险。自身技术过硬,能力高超,也能在一部分上避免与病人的纠纷。
医学伦理学在医患关系中不可忽视,正好下学期也将学习这门课程,对它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。医学伦理学专注于医学生医德精神的培育,确实行医以德为先,“医可为而不可为,必天资敏悟,读万卷书,而后可以济世。不然,鲜有不杀人者,是以药饵为刀刃也。吾死,子孙慎勿轻言医”。
学校教育是医学生的起点,至关重要,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。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,医德教育是医务工作者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思想保证。古人云:“不依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规章制度必须履行,不仅是保护自己,也是保护患者。同时还要坚持尊重自主原则,不伤害原则,有利原则,公正原则,利于患者,尊重患者,不伤害患者,公平正义,没有偏私。
健康教育,不仅针对于医务工作者,也面向普通群众,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,并转变成健康行为,改变不良行为,提高生活质量。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,还能有效促进医患沟通,增强医患间的理解与尊重,缩小医患之间医疗信息知识的不对称等等。
健康教育应当贯穿儿童至老年的整个人生过程,毕竟医疗在进步,技术在进步,社会在进步。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,社会上的老年大学可以宣教,社区乡镇单位宣传等等。整个社会都应该对医患关系有个了解。
社会关系太复杂,医疗卫生体系太复杂,一己之力无法改变,我们能做的是重视医学人文精神,利用到当前的医疗环境当中。和谐的医患关系简单来说是“尊重、信任、平等”。最简单的从记住病人姓名的细节入手,学会倾听、学会沟通,关心患者,了解他们的痛苦,我们无法改变别人,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。